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盛器 1958年浙江省嵊县富润乡出土 高3.8厘米、口径12.4厘米、底径7.6厘米 此盒为越窑青瓷,由盒体与盒盖两部分组成,子母口。盒盖以卷云纹为底,上饰七个活泼可爱的童子,一人居中,六人围绕,其姿态稚拙,是中国传统多子多福观念的反映。盒盖外侧刻有“千秋万岁”铭文。( 撰文:王义康 )
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盛器 浙江省宁波市出土 高7.4厘米、口径4.5厘米、底径5.9厘米 此钵青釉色泽莹润,外壁雕饰层层叠压的莲瓣,整器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。 越窑青瓷在五代初期仍以造型和釉色取胜,很少刻划纹饰,五代晚期,越窑青瓷刻划纹饰方才兴盛,如余姚上林湖、上虞、黄岩等五代越窑窑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瓷,均刻划精美的纹饰。 而且,越窑青瓷将刻划、镂雕、模印、堆花...
唐 乾宁四年(公元897年) 契约 长52厘米、宽29.8厘米、厚0.4厘米 钱镠铁券是目前中国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唐代铁券实物。 此铁券形如覆瓦,上嵌金字诏书333字。诏书内容包括钱镠的爵衔、官职、邑地和据以受封的功绩,还特别说明对钱镠本人可以免除9次死罪,其子孙后代可以免除3次死罪。若触犯国家其他法律,有关官员也不得过问。《十国春秋》称:“铁券,形如瓦,方广约一尺五寸许。盖...
五代十国 十国 货币 大唐通宝,南唐,直径2.3厘米;乾亨重宝,南汉,直径2.4厘米;天汉元宝,前蜀,直径2.3厘米;广政通宝,后蜀,直径2.2厘米;天策府宝,楚,直径4.4厘米;永隆通宝,闽,直径3.5厘米。五代十国时期,南方各国战乱较少,政局比较安定。各国注意兴修水利,鼓励垦荒,农业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发展。桑、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越来越普遍。丝织、制瓷、制茶、造船等手工业日益发达,商业...
五代十国 五代 货币 开平通宝,后梁,直径3.5厘米;天成元宝,后唐,直径2.35厘米;天福元宝,后晋,直径2.2厘米;汉元通宝,后汉,直径2.4厘米;周元通宝,后周,直径2.45厘米。五代时,由于各朝长期混战,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环,当时的币制也极为紊乱,钱币缺乏,盗铸不绝,而且质量低劣,很多是铅铁小钱。货币紊乱说明当时经济残破,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。
唐 明器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 高36.5——42.5厘米 生肖的造型作兽首人身,兽首分别为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十二生肖的形象。人身直立,身穿交领宽袖衣,长垂至足,两手笼袖拱于胸前。 十二生肖,即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。由于十二生肖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,因而在陶瓷、石雕、石刻、砖刻...
唐 墓室装饰图像 1953年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唐墓出土 高195厘米、宽93.5厘米 唐代皇室勋戚和文武官吏的墓葬,为多天井墓室结构,象征重重院落的家居富宅。其墓道、过洞、天井、甬道及墓室的墙壁上,往往彩绘壁画,内容如仪仗出行、阙楼城墙、男女侍者、狩猎、打马球、乐舞等,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墓主生前的身份地位和生活状况。唐代贵族富户多蓄养歌舞伎,这幅壁画正反映出这种社会现实。
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高32——36厘米 此套5件,均女性,着紧身服、骑马,手中木质鞠杖已朽失,但策马打球的身姿栩栩如生。马尾束起,以防争抢中相互缠绕。 马球,又叫波罗球,是盛行于唐五代宫廷、军中和民间的一种体育活动。从这一时期的诗文、壁画、青铜镜和陶俑中可以看出打马球的大致情况。打马球一般分做二队,人数不拘,设裁判。球门依参赛人数多寡设一或二个,一般...
五代十国 文具 1976年江苏省扬州市出土 高6厘米、口径2.8厘米、足径4.5厘米 隋唐时,北方的白瓷和南方的青瓷并驾齐驱,形成了“南青北白”的局面。五代时,白瓷生产又有了新的进步,产品胎质细腻,釉色洁白,制作精致,为后世彩瓷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背景条件。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食器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、口长112厘米、口宽79.2厘米 器厚立耳,折沿,腹部呈长方形,下承四柱足。器腹四转角、上下缘中部、足上部均置扉棱。以云雷纹为地,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,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,腹部周缘饰饕餮纹,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,下部饰两周凸弦纹。 “后母戊”青铜方鼎(曾称“司母戊...
商 兵器 1965年山东省益都市(今青州市)苏埠屯出土 长31.7厘米、宽35.8厘米、重4.9千克 这件铜钺形体巨大,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,眉、目、耳、鼻、口均突起。直刃,双穿,两侧有扉。墓中还出土有铜鼎、斝、爵、矛、戈、镞、斧、锛等,其中在一件铜爵和铜锛残片上,都有“亚醜”铭文。过去苏埠屯出土的器物上也有“亚醜”铭文。由于苏埠屯村屡次出土“亚醜”青铜器,有人推测...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酒器 高31厘米、口径15厘米 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。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圆、短颈、带盖、鼓腹、圈足,有提梁。还有少数为直筒形、方形和圆形,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。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,盖较高,上有钮,提梁多横跨两面,腹最大径在中部或略下,圈足较高。器饰饕餮纹、云雷纹和联珠纹。筒形卣主要出现在晚商、早周,数量不多。方卣也在晚商时期出现,器形呈...
商 兵器 1977年北京市平谷县出土 长8.7厘米 经化验,这件铁刃铜钺刃部的铁不是人工冶铸的铁,而是用陨铁锻造成薄刃后,浇铸青铜柄部而成。就世界范围而言,人类往往在青铜时代使用陨铁制成兵器或工具,当冶铁术发明后,则不再用陨铁制器。
商 礼器 长25厘米、宽17厘米 在殷墟遗址中出土的铜钺大约有10余件,分为大、小两种。殷墟妇好墓中出土有2件大型钺,形状如斧,肩部有两个长方形穿,两侧有对称的血槽6对,因器身较大,不应是实用器。另外还出土了几件小型钺,这些器身较小的钺,一般为实用武器。而这件兽面钺虽然体型较小,制作却异常精美,束腰、弧刃,上嵌绿松石组成的兽面纹饰。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36厘米、长46.5厘米、宽12.5厘米、重8.5千克 铜觥最早见于商代,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。形制可以分为四足兽形觥、圈足觥、方觥等。 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,器身内底中部与器盖内均铸铭文“后母辛”,“后母辛”是妇好的庙号。整器为扁长体,前窄后宽,为一站立状四足兽。首似马,上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